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dong,首先我想感谢你,你的热心是值得支持的。后面有些人对你的指责是不公正的,你说“有问题尽管问”,ktv却指责你说自己“什么都知道”,所以我在你的贴子后面忍不住骂了一句KTV,话粗,向各位也道个歉。从贴子上看,好像ktv还有后面一些对LSE撒气的贴子的作者似乎与LSE都有些渊源。我想,有许多国内的同学来LSE之后,如果不能真正了解LSE,冒然前来,也会大失所望的。
首先,许多朋友来英国是读一年的硕士,有的实际上只有9个月,三个学期加起来三十周,上课只有20周。英国的一年制硕士是有其内在逻辑的。美国的博士教育是四年制,大部分人要5年读完;英国是1+3,大部分人博士是4年读完,经受训练的年限是一样的。国际上硕士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职业教育,博士是学术教育,本科是通才教育;1年制硕士的存在是一个在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分配教育资源的折衷,对在英式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但是对于其他体制下的学生来说,是有问题的。随着欧盟的合并,英国的国际学生大量增加,所以现在英国许多学校两年制硕士项目也有所增加,以便于学生转轨。欧盟各国有一个Bologna教育宣言,英国的硕士教育体系今后还可能有所变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英国来期望9个月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英国的硕士项目更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朋友作为事业中期加油,或者本来就是打算来这里继续攻读博士。
其次,LSE是一个社会科学的研究基地。这个论坛里也有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过的朋友。LSE学政商人物出没之频繁,可以与肯尼迪和哥伦比亚媲美,但其思想光谱之全,与美国名校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同学来说,是很难领略LSE的这种魅力的。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上的障碍,再好的辩论在我们听来也可能乏味。社会科学的东西,是深是浅,不仅取决于教者也取决于学者。浮躁的人在这里会更浮躁,踏实的人在这里会更踏实。对LSE抱有怨恨的同学,我觉得问题不在于LSE本身。
LSE本身的教育思想是讲究大众教育,多元教育,国际化教育,并不赞同精英教育和贵族式教育,伦敦中心,狭窄拥挤,绝不会有牛津的学院能够开院子养牛养鹿那样的奢华。当年正是在LSE的压力下,英国政府设立了一批新大学以满足中产和工薪阶层的要求。LSE的硕士教育项目规模往往比牛津剑桥大,例如经济学的硕士项目规模比牛津剑桥加起来可能还大,所以LSE的硕士入学要求对于国内较好大学的学生来说,并非高不可攀,而其本科和博士的入学要求相对更加苛刻。而且,LSE强调整个学校学术思想的辩论和冲突,学生接受教师个人辅导的机会实际上很有限,LSE学生能够接触的硬件学术资源也经常是比较紧张的。伦敦的生活环境对于刚来英国的学生来说,也常常是艰苦的。LSE一共就是十来栋大楼,学生下课经常站在街上聊天。在LSE有一个地方,专门供没有住房的学生临时住,就是地上一些垫子,你如果没有租到房子,可以晚上到那里去睡,早上离开。我从来不知道有中国学生去那里住,但欧洲大陆学生去那里住的人大有人在。这就是LSE,远没有剑桥那样如诗的风景,可以说是他的不足,也是他的特点。
LSE在中国的名气并不大,不在圈子的人,不准备来英国留学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来这里念书的同学不应该期望获得牛津剑桥那样的光环。但是,如果你真正是一个思想活跃踏实思考问题的人,你会认同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