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 zt

王义桅
  中日关系的纠葛,在于双方未能从大历史观、大战略观高度超越历史和双边关系领域,共同致力于建设亚洲的未来。
  9月10日下午,六方会谈机制启动以来成为世界聚光灯焦点的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任中国驻日本大使,让人们看到了中方突破中日关系僵局的诚意。中方的这一举措,立即受到了日本国内的欢迎。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早在6月就发布了王毅出任驻日大使的消息,并且连续发布了多篇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诸如“王毅是中国外交部内堪称招牌人物的日本通”、“选拔这样的重量级副部长出任驻日大使,反映了中国政府重视对日政策”之类的话语比比皆是。“日本认为,中国的这项任命体现了对中日关系的重视。按照常规,驻日大使同驻美大使一样,都是副部级。不过,由副部长任驻日大使,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驻日大使徐敦信之后,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大棋局中,所有与大国关系、与周边关系最敏感、最脆弱的一环。由于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领导人已多年没有实现互访,形成以“经济热、政治冷”为主要特征的中日关系僵局。王毅的临危授命,反映出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突破中日关系僵局的最新努力。
美日台军事同盟的可能性
  最近半年来,特别是随着陈水扁连任、台独势力在岛内扎根之势日益明朗之际,美国在不断售台先进武器、强化美日台军事同盟同时,以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的空洞承诺来安慰大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同于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政策外,其实还有一个台湾政策;一个中国是虚,一个台湾是实。可以说,美国的反台独表态是策略性的、不诚心的,支持和平台独是战略性的、本质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美国有可能强化《与台湾关系法》的实施,从而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更多的海空力量,使中美之间出现实质上的军事对峙局面。8月15日,美日起草新安全合作宣言,体现美在东亚军事部署。有学者担心美日台军事同盟的可能性,看来并非杞人忧天。
  因而,不论谁将入主白宫,美国对华接触加防范的一面不会改变,中美关系随着台湾局势恶化而渐成战略摊牌之势,这是中国首要威胁。应对这种局面,在大国博弈中目前中国有三种选择:
  一、强化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这方面努力为近年所倚重,但已经到了极限——俄罗斯在石油管道走向上的惟利是图和国内实用主义需求,拓展空间有限;
  二、改善与欧盟关系,尤其是突破武器禁运,但受到欧盟决策机制的制约和美国的阻挠;
  三,突破对日关系僵局,这是最为忽视的,囿于历史与民族情绪,中国对日外交急需拿出七八十年代那种大智慧。
中日关系纠葛根在心理
  中日政治关系僵局和政经反差,成为中国外交的战略瓶颈,源于两国人民的心结。
  中日矛盾本质上是相互看不起对方的心理作怪。扪心自问,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与美售台武器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利益损害孰轻孰重?之所以中国人不能容忍前者,根在内心不能原谅“小日本”,而对美无可奈何。事实一再证明,中国的反对,不能阻止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不能换取中日关系改善,反而成为日本右翼攻击中国的把柄,损害中国在日本民众心目中形象。
  如此,还不如改变自己的观念,做一个大度而自信的民族。大和民族是服从强者的——每年8月9日,日本纪念原子弹轰炸,只是祈祷和平而没有反美,就是很好例证。日本要服气中国才会在历史问题上有深刻反省;日本对中国民族情绪的过分敏感也存在畏惧中国崛起而失去亚洲老大地位的潜在意识。
  因此,要树立大历史观,超越近代屈辱史,不计较眼前的得失,高瞻远瞩处理中日关系。在中日关系上尤其体现出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中国发展了,日本自然以比较良好的心态对待历史问题。日本并没有认为自己当年是被中国打败;日本的历史观其实是其现状观的折射,只有日本从内心服了现在的中国,才会认真考虑中国的反应。
向外派兵不等于军国主义
  按照这种大历史观,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待日本的一举一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实事求是讲,并非旨在挑战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民族情感,而是国内政治文化(如遗族会的压力和民族精神在作怪)使然。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空间在失去往日生命力情形下,必然要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力量转化为政治诉求和军事冲动,通过借船出海,强化美日同盟,不必将日本向外派兵与军国主义复活联系在一起。
  反过来想,中日政治关系僵局谁获益?台独分子和美国反华派。故而,不能把民众推向右翼,不要把日本推向美国。韩国也是美国盟友,但是中韩关系由于少了历史纠葛,在双边贸易总量不及中日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最重要的是中韩两国人民建立起的相互好感。而且韩日关系从过去类似于中日关系现状情形得到极大改善。已故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所签署的历史性协议,已经大大地改善了两国的关系。这使日韩能够联办上一届世界杯,值得人们认真借鉴和反思。
  中国有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但是有1000个理由改善中日关系。中日间的领土纠葛、资源纠纷都是可以很好处理的,而且蕴涵合作之可能,对其他双边关系而言并非新奇,只不过发生在中日间变得复杂起来。理由除了上述说的外,必须从亚洲区域一体化和中国崛起必须建立在亚洲崛起基础上这一战略高度处理。
  从正面上说,中日关系改善可以达到的目标是,争取日本在台海冲突中尽量中立或只是为美军提供名义上的后援,争取获得日本的高技术援助和军售。中日成为亚洲合作的双引擎,将极大推动亚洲的崛起;法德和好正是在西欧一体化进程中得以实现的。
如何突破中日关系僵局?
  问题是,如何争取实现上述目标,突破中日关系僵局?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把握和处理中日关系。为什么不与日本讲“战略利益大于分歧”?对日关系新思维,碰了民族感情和历史问题的敏感神经,未能从中国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高度提出改善中日关系的意义,因此遭到国内民众和学者的广泛反对。
  其次,从操作层面讲,改善中日关系可只做不说。比如,能否在第三地举行中日首脑会议?高层尤其不宜在公开场合打压日本,可以让外交部发言人例行公事进行,公开场合多表扬日本国内对华友好声音,不宜老调重谈。对日关系新思维宜落实到行动而不能为学者和民间反映所累。
  还有,要全面看待日本,鼓舞新生力量。比如,今年8月15日,除了几名阁僚和议员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外,日本首相小泉率数千名官员表示将“坚守永不再战”的誓言,应予以鼓励,而不是一味指责人家阴一套、阳一套。对小泉也不要一棍子打死,由于人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无视其改善中日关系的善意。
  不少有识之士感叹,国民对日情绪已成为阻碍两国发展的暗流。但中国对日民族情绪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证明完全可以引导。最近的激化可以认为是上行下效、中日政治关系多年冷漠和媒体不负责任炒作的结果。
  为扭转这种局面,处理好双方最关心的两个敏感问题至关重要:
  其一,妥善处理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中国的一味反对给了美国以机会,乘机扶持日本,使之成为美国在亚洲霸权的延伸(最近美国宣布将在亚太地区部署第二艘航母,借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鼓励修改日本宪法,强化美日同盟,将日本自然的政治诉求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值得人们深思)。
  美国担心亚洲一体化减少其对亚洲影响力,而中国正可以争取日本以加速亚洲区域合作,分散美国认为中国挑战其霸权的风险。可以作出与日本谈判的姿态,名义上不明确反对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而是借此谈成今后约束日本的条件,使之尽量服务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事业。
  其二,理智处理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绕过中日政治关系的靖国神社瓶颈。与日本反对参拜势力合作,共同探讨将甲级战犯移出靖国神社等日本可以接受的方案方面,可以继续努力,但不要完全寄希望于此。不妨于8月15日,中国每年举行国家公祭抗日英雄纪念碑,最高领导人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提醒世人牢记历史,同时正确对待历史,区分历史与现实,不为历史所累。这比简单反击、批评日本要奏效。将中国的战略意图准确传递给日本。
  一句话,中日关系僵局对中国外交有百害而无一利。急需开展两国间的战略安全对话(不仅局限于双边事务,而且扩展至地区、全球性合作领域),启动领土、能源、贸易争端机制,让分歧暴露在桌面和桌底,而不是聚光灯下。设立政府奖学金,奖励对消除中日误解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和媒体人士;鼓励年轻人交往,尤其是年轻学者间的交流,使他们成为两国消除误解、重塑未来良性关系的希望。要落实改善中日关系的战略,历史不可回避;应回到历史,考察中日关系的未来。
回到历史:中日关系的未来
  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日两国的大门,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亚洲的历史被扭曲——扭曲的一重要结果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加入西方社会行列,成为西方国家剥削亚洲的代理,因而与传统亚洲国家关系日益紧张,最终酿成东亚战争的悲剧。
  应该看到,当时西方不仅用枪炮打乱了东方历史正常演绎,而且以民族国家体系代替东方国际体系,引起了东亚国际秩序的混乱;而日本只是被勾引背叛亚洲的。
  由于美国是新兴的移民国家,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对东方的历史纠葛不仅未能疏导,而且强化了东方社会的裂痕。中日关系的僵局无不与美国的亚洲力量存在密切相关。不仅如此,以往的霸权只是地区性的,美国自二战后逐步确立起的全球霸权为历史所仅见。
  这样看来,亚洲的未来在于回归亚洲,超越近代史逻辑;那本来是被西方扭曲了的逻辑,以实现新亚洲的融合和腾飞。中国的崛起将开创亚洲复兴的新纪元,将会给西化的日本以实质性震撼,重塑亚洲秩序,理顺中日关系。
  曾于1995年至1998年间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作为中国亚洲政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者之一,王毅卸下副外长之职,改任驻日大使,体现出中国以亚洲政策推动对日外交的气魄与远见,而其基本思路就是强调中日两国在推动亚洲区域合作方面的共同利益。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经描绘出这一对日关系新思路:“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振兴亚洲,已成为中日两国新的共同利益。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的发展与亚洲的振兴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总之,日本并非中国的主要战略对手,而是应对未来真正战略对手可以争取的力量,认为中国崛起后再摆平日本的心理,是非常有害的。问题是如何使日本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突破中日关系僵局思维的出发点和终结目标。
·作者是中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