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蒙特利尔虽然街道白雪皑皑,但依然无法阻挡人们对冰雪和寒冷的热爱。就算大雪纷飞,蒙城人仍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步街头、喝咖啡、参观博物馆、看展览……那是因为在这座繁华大城市的地下有着一番别有洞天的地下城(UndergroundCity)。今天小编带你领略一下这个四通八达大名鼎鼎的地下城。 地下城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两条主要的地铁线(绿线和橙线)之间的站点连接而成。超长的地下通道共连接了10个地铁站,1200多个办公楼和2000多家商家,因而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城。除此以外,蒙特利尔地下城还连接了市中心的两个火车站和两个汽车站。中央火车站(Gare Centrale)和长途汽车总站是负责城际(多伦多、渥太华等)之间的火车和汽车连接,而近郊火车站和公交总站是联系市郊和岛内的短途交通。所以无论是从其他城市到达蒙特利尔还是从郊区到市中心,大家都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地下城作为一个中转区,步行或者乘坐地铁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通常大家都很容易混淆蒙特利尔的Reso和Underground City。Reso指的市中心主要地铁站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各个地铁站都会有自己的地下延伸通道。他们有的相互连通,有的则相互独立。Reso是一个交通体系的概念。而地下城更多的是一个地下公共空间的概念,主要指的从Peel地铁站到Place d’armes之间的地下体系, 这7个地铁站之间相互串联了St. Catharine大街上的商业体,Place Villa Marie,Gare Central,complex desjardins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办公建筑等。听起来有些复杂,我们可以从下面两张图一探究竟。
遥想小编当年在市中心上课,通常到了公交总站之后就可以利用地下通道穿过一路的综合体到达对角线位置,几乎不需要在地面上步行。不要小看这半小时左右的距离,冬天户外大雪纷飞,气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整个地下通道却是温暖如春,二十多度不要太舒服啊(*^__^*) ……这可是天壤之别啊。等你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里步行后,就会深刻明白地下城的重要性了~( ̄▽ ̄~)(~ ̄▽ ̄)~
其实北美东海岸很多城市冬天都挺冷的,但为什么只有蒙特利尔建立了庞大的地下系统呢?早在上世纪30年代蒙特利尔城中心的铁路网采用下沉式处理,加拿大国家铁路网也将中央火车站融入到城市交通网之下,这也是蒙特利尔地下城逐步成型的主要原因。此后为了迎接1976年夏季奥运会,蒙特利尔在1962年开始建设大型商业中心Place Villa Marie、CN总部、和中央火车站,再加上费尔蒙伊丽莎白女王酒店(Fairmont theQueen Elizabeth),便逐步组成了地下城的主体,这些都反映了半个世纪前设计者和城市管理者们前瞻性的眼光~\(≧▽≦)/~
直至今日,当我们来到地下城的时候也逐渐看到一些不足,虽然没有巴黎、伦敦那么古老,但是空间内部显得有些陈旧,通道并不是特别的明亮开阔,尤其是跟飞速发展的中国一线城市比起来,差距就更加明显啦。同时,地下城的很多通道是在不同的层面连通,有时需要上下高低起伏的转换,这让许多初来乍到的人觉得沉浸在一个大迷宫里面。主要的吐槽点还是在于地下城的连接通道不够,比如最主要的McGill地铁站和Place des arts 站就不能在地下步行连通,此外Concordia站和Berri-UQAM站都是人流很多的大站,但是都和地下城不连通。此外,地下城还有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餐饮区的通风问题,因为不少的综合商业体都有很大规模的饭店餐馆和咖啡店,脑补一下四处飘散的食物味道O__O “…
当然,地下城能够高效运作还得益于科学有序的管理,通常大部分区域的开发时间是上午5点到晚上10点,印象中从Bonaventure地铁站到Place d’arm 站之间的通道,因为沿路都是办公区,所以那一带是大写的清爽干净(^-^)V其实,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建设容易管理难,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产权和责任范围等等。这让小编联想到在20多年前建筑大师罗杰斯(Richard Rogers)为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规范方案,一个核心的设计理念就是将所有的办公楼在地下全部串联在一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方案并没有能够实施。
从这一点上来说,蒙特利尔的地下城称得上城市规划建设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了,尤其是在这座最具创意的“设计之都”。小伙伴们一定要来亲眼见识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