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经济上的“欧洲巨人”

“六十年风水轮流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些颇有哲理的俗话说明,在一段时间内,事物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令人称奇的是,德国经济“奇迹”的出现不需要30年,更不需要60年。10多年前,德国在经济上依然被认为是一个“欧洲病人”,因为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在复苏或稳步增长,而德国经济却萎靡不振。如在2003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0.4%,仅仅优于另一个负增长的葡萄牙,在欧盟内的排名倒数第二。那时,德国的政府开支和财政赤字相当于GDP的比重分别为46%和4%。这两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不高,但在当时确实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此外,德国的失业率高于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金融体系濒临危机的边缘。
今天,德国却在经济上被誉为“欧洲巨人”。在许多欧盟成员受累于债务危机时,德国经济却能保持一枝独秀。自2010年以来,德国经济增长率每年都高于欧盟27国的平均增长率。国际媒体认为,如果没有德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欧盟经济会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跌入更深的泥潭。
在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10年前施罗德总理推行的经济改革。
施罗德的“2010议程”
2002年10月,施罗德蝉***理。2003年3月14日,施罗德在议会发表演说,公布了著名的“2010议程”。该“议程”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劳动力市场、压缩社会福利、降低税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施罗德政府希望通过实施“2010议程”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强化国际竞争力的宏伟目标。
“2010议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刚性而实施的“哈茨方案”,即施罗德政府在2002年2月22日成立的由大众公司人力资源部执行官彼得·哈茨领衔的劳动力市场现代服务委员会提出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计划。根据这一改革计划,政府的劳动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加面向失业者的就业服务中心,强化职业培训,调整失业补助金。
为将改革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政府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裁员,同时也要求工人忍受就业福利的削减。此外,政府还鼓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要“挑精拣肥”,而是要敢于选择一些薪水低而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为了确保“2010议程”的有关改革内容在议会通过,施罗德甚至在2003年10月中旬请法国总统希拉克代表他出席欧盟峰会,因为他希望在议会表决时留在国内。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没有一种改革是没有阻力的,施罗德的改革同样遭遇了多种多样的阻力。
“2010议程”的短期效益确实是负面的。例如,由于压缩了社会福利开支,许多人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05年2月,全国的失业人口增加到520万。虽然这一数字在5月减少到380万,但工会组织和反对党对施罗德政府的批评仍然不绝于耳。
有人批评“2010议程”与“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如出一辙,因此它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工会组织更是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多次组织示威和游行。一些***人士甚至成立了劳动与社会公正党,其宗旨就是反对和抵制政府的改革措施。
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据报道,社会民主党的领导层曾希望施罗德辞职。2005年10月10日,联盟党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出任下届总理,取代执政7年的施罗德。分析人士认为,施罗德下台的主要原因是其经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
虽然施罗德为改革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价,但他为数年后德国经济走上强劲的复苏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为默克尔继续推动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今年是“2010议程”问世10周年。2013年3月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劳动市场经济学家霍尔格·舍费尔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10年前德国去国外取经,如今英国和丹麦等国的代表团却来德国取经了。这说明“2010议程”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还建议更多的欧洲国家向德国学习,补上“改革”这一课。2013年4月施罗德在接受中国《环球》杂志记者的采访时说,今天德国的“成功”与他当政时推行的改革有关。
强大的制造业及有力的出口
如果说施罗德的改革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一种有利的制度安排,那么强大的制造业及有力的出口则构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德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处于至高无上的领先地位。德国生产的机械、汽车、化工产品和多种日常生活用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众所周知,“德国制造”的优势不是来自廉价劳动力,而是来自科技创新;不是来自价格,而是来自有口皆碑的高质量。事实上,德国才是地地道道的“世界工厂”。
强大的制造业构成了德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也使德国占领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自2002年以来,德国贸易顺差相当于GDP的比重一直在5%以上,有些年份超过7%。
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却长期得不到改善。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德国的竞争力太强大了,以至于欧盟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
德国是不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受益者
有人认为,“半个欧洲深陷债务危机,而德国经济却充满活力。一方面,这一活力得益于德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及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另一方面,虽然德国不希望看到这一危机,但是,毋庸置疑,德国是这一危机的最大受益者。首先,危机使德国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南欧国家的危机使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大量高质量的劳动力到德国谋职。根据德国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仅在2011年上半年,进入德国的外来移民增加了19%,希腊移民增加的幅度高达84%。其次,欧元的贬值推动了德国的出口。2011年,欧元对美元贬值3.1%,对日元贬值8%,德国的出口增长了8.2%。第三,危机使柏林成为欧洲政治的中心,从而提升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总有人会从坏消息中挣钱。从欧洲债务危机中挣钱的是德国。”该文章援引比利时的一个名叫“重新界定”的智库的观点,德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08年中期的4.7%下降到2011年年底的2%,创200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其结果是,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德国因融资成本下降而节省了200亿欧元,储蓄增加了200亿欧元。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反对创建欧洲统一债券的原因所在。
意大利前总理蒙蒂也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使德国受益匪浅。一些德国人同样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对德国而言是福音。例如,联合抵押银行董事会主席特奥多尔·魏默说:“德国是靠别人养活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德国国债的低利率使德国财政部节省了450亿欧元。2012年5月,德国发行了46亿欧元的2年期国债,利率为零。无怪乎德国《明镜》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这是一笔“不花钱的钱”.
诚然,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的3A级债券成为“避风港”,吸引了大量资金,但是,欧盟是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对欧盟的出口受到了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欧洲债务危机的久拖不决会加大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德国对其他地区的出口。据报道,西门子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的利润下降到15亿欧元,利润率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该公司认为,这一不佳业绩与欧洲债务危机有关。
德国与欧元区的其他一些成员已向希腊提供了约500亿欧元的资金,其中150亿欧元来自德国。希腊能否偿还其债务尚未可知。如果债权国最终要对这一巨资提供50%的“减记”,德国的损失将高达75亿欧元。如果欧洲中央银行“减记”希腊的债务,作为该行最大的“所有者”,德国蒙受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此外,德国还向欧洲稳定机制提供了大量资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