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原来美国万元户的生活比我更杯具

日前,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安联集团发布了《全球财富报告》,通过对50个国家的个人家庭财产与债务的动向研究表明,2010年,瑞士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中国的富裕中产(人均财富介于6000欧元到36200欧元之间)人数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中产阶层的标准是什么?
  月薪上万的人通常有几个明显标签,比如肯定不是一个刚工作的“菜鸟”,多半至少工作了三五年,是单位的中坚,即所谓的白领或中产阶层。专家们不是说,我国已步入中产阶级社会了嘛!所以,共鸣的人就多了。
  这类人肯定得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鉴于目前的房价水平,及刚刚工作三五年的现状,决定了肯定是贷款买房,官二代、富二代除外。为了把那属于银行的一半所有权赎回来,通常每月要给银行进贡4000元左右。借用南方一句俗语,“一半板油”没有了——猪板油分布在两侧肋骨部位,一边一半。这样的房子一般物业费不会低于3元/平米,有些新潮的小区还采用所谓环保的地暖,每天用电100度,比传统采暖贵至少一倍。真不知道用了那么多电,还叫环保吗?
  同理,那些月薪两万却仍然喊着不够花的人,因为房贷至少占去了每月8000元。不过,你不必为他叫屈,你应该问问他的房子小于130平米吗?
  即使没有买房,通常都是因为年龄小、刚工作而错过了2009年“最后的机会”,之前没有眼光者“活该”。这部分人是绝不允许和别人合租的,而目前北京、上海一居室的租金基本在每月3000元左右。住远一点?不行,宁可多花钱,也不能远离时尚生活圈。而且,交通的确不方便,地铁是通了,可是,需要别人在后面把你推上去,前胸贴后背,忍受骚扰和被骚扰,另外,无论香奈儿几号也盖不住里面的韭菜鸡蛋味。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你是否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层,看你的月薪能否支撑当地一平米房价。如参照这一标准,其实很多人都属于“打肿脸充胖子”的白领、中产。
  欧美诸多发达国家一向以自己的“橄榄型”社会自豪,相信这是最稳定的社会形态。然而,金融危机袭来,损失最严重的正是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squeezed mi ddl e(受挤压的中产阶级)”当选牛津词典2011年最热门的年度词汇,正是拜全球经济不景气所赐。
  从《大西洋月刊》的封面文章到《纽约时报》的专栏,从《时代》周刊的新闻到《经济学人》的调查……关于中产阶级之殇,一直充斥着主流媒体的报道之中。经济学家列举出30多种数据说明中产阶级的“美国梦”正成为一种梦魇。
  如今美国中产阶层曾经普遍拥有的优越感在下降,他们被形容为“集体向下沉沦”。受经济危机影响,房地产泡沫破灭,借款紧缩,许多中产阶层的生活越来越难过,很多人被裁员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
  而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险已经成为背负在美国中产阶层身上的“三座大山”。《经济学家》周刊曾引用美国马里兰大学专家的话说:经济衰退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数百万新增贫民人口,而是中产阶层遭到“巨大打击”。
  在欧洲传统的中产阶层市民社会,愤怒和躁动的情绪在蔓延,最近包括希腊、法国、西班牙等国在内的欧洲多国一系列的中产阶层罢工,冲在队伍最前面的中产们已非昔日有车有房、衣食无忧、时常全球旅游度假的白领,而是成了走上街头抗议降薪和退休年龄延迟的工会先锋。
  而新近崛起、受惠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中产们,旺盛的消费能力和积极的进取意识使他们在经济危机中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然而,基础脆弱的他们更易受到经济转轨阶段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袭扰,一个不小心可能随时跌入贫民阶层。事实上,金融危机打击下最大的受害群体,可能正是新兴市场那些刚刚摆脱贫困、进入中产的人们。
  中产者曾被赋予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他拥有光明无比的未来,被誉为稳定社会的超级力量,但当社会学家把这项光辉无比的任务压在他的肩上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脆弱的夹心层。
  在金融风暴爆发后,那些享受千万年薪下台的华尔街高管不断引起轰动,但更普遍的事实是成百上千万的中产阶层集体失业。人们常常叹息于所看到的关于富人身家大幅缩水的报道,但富人有着更丰厚、更多元化的资产,有更大能力来吸收冲击。至于穷人,他们通常远离金融市场、与房产无缘,收入并无实质上的变化,政府也不愿意遗忘了他们而背负指责。所以,真正可能被冲击到的,就是中间的夹心层。
  在老牌的发达国家,这个夹心层通常都占据国家人口结构的一半以上。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超过90%。这些国家的中产阶层对国家的经济贡献最大,但同时又是极为脆弱的一群,他们往往有少量“资产”,例如一两套房产或市值缩水的股票等,不大可能靠这些东西在短期里重新“生产”出新财富。一旦因经济形势不佳而失业或者因一场大病、一次意外事故而丧失元气,容易很快向下沉沦,跌入工薪和贫民阶层。
  纵观国际上的经济危机,中产阶层都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所以有经济学家说,经济危机的结果,就是消灭中产阶层。1929-1932年美国遭遇重大经济危机,成千上万的中产阶层一夜之间跌入赤贫,很多人失业,甚至无家可归。上世纪末阿根廷开始的经济危机,让这个国家的中产家庭从80%降到了20%,多数中产跌入贫困,直到现在,阿根廷依然未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淖,曾经的中产还在为重新进入中产而苦苦打拼。
  虽然中产是经济危机最为直接的后果人,但实际上,中产阶层的投机天性,也使其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直接制造者。最早发生的经济危机——400年前的荷兰,当时的中产阶层疯炒郁金香球,当郁金香球泡沫破裂后,数不清的新兴中产阶层倾家荡产。从那时起,金融性投机炒作形态便已完成定型,400年来,所有的投机炒作,都在重复着400年前荷兰郁金香的模式。
  这种投机天性恰恰来自于中产阶层的集体不安全感。在当今新兴国家中产阶层的成长轨迹中,正清晰显现出这种线索:这些国家的新兴中产阶层多数没有什么背景,都是从平民一步步经过多年辛苦打拼勉强步入中产的行列,担心财富的失去,使他们即便在收入丰厚时也处在恐慌之中。所以他们同其他国家的中产阶层一样,有了钱就会奋不顾身地用来投机,不管是炒股,还是炒房,他们都是绝对主力。
  但显而易见,当泡沫破灭后,他们最为直接地感受到了经济萧条的寒意。在后危机时代的这些国家,这样的情形仍在不断上演:因全球贸易遭逆转而饭碗不保;投资了房屋和股票,但房价下跌和股市崩溃令其损失惨重;拥有储蓄却不敢肆意消费,而这样的经历教训又只会加剧了中产们天生的不安全感。
  在社会学看来,中产阶层早已不是一个财富标杆的象征,而往往被认为起着政治“稳定剂”和“缓冲带”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层不仅可以积极缓冲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而且具有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功能。在北欧等富裕国家,这种功能性尤为明显。
  对于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稳压器的这一认知,在许多老牌发达国家已成为执政之基,统治集团对这一阶层非常重视,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和扶持。
  在英国,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不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5%左右的富人,也不是年收入在2万英镑以下的工薪阶层,而是中产阶层,他们贡献了全国7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
  中产阶层还是英国市场上的消费主体,他们几乎决定了英国消费品的定价和品位。对于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的英国来说,近4000万中产阶层人士的消费倾向将决定它的发展前途。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专家肯特?邓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中产阶层的兴起和壮大维持了英国的经济繁荣。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并没有如一些人士预测的那样出现严重的社会分化,资本主义也没有灭亡,原因之一就是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壮大。由于社会并没有简单地***成富人和穷人,而是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穷人和富人这两个“天然的敌人”才失去了相互斗争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得以保持长治久安。
  在许多新兴国家,培育一个健康充实的中间阶层也正日益成为迫切的施政需要,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任期间,一直想培育起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中产阶层。 2008年,他在国家杜马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努力在2020年前使60%甚至70%的居民进入中产阶层。在中国,***总理也明确表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这也是中国迄今对于建立中产阶层社会最为明确的表述。
  而事实上,由于中产阶层的脆弱和不稳定性,被许多国家奉为稳压器的这一群体,也容易瞬间变成加压阀。而一旦国家调控性政策出台,利益最容易受到触动的,也通常是中产阶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