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学会Adelaide佛学小组期待您的加入-

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索达吉堪布】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大压力 2015-12-07 澳洲菩提学会    尽管这几年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可人们心里的痛苦并没有减少,相反,据今年10月17号一则报道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我也知道,一个人在这样的压力下生存,没有些心力和智慧,是挺艰难的。  然而,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压力呢?  一方面是被逼迫的,不得不面对;但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也是我们要得太多,要的多了,就有压力。  古人不一样。古人生活简单,欲望也不大,有简单的衣食住行就满足了,就算过上好生活了。可是现在不行。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各国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标准一提再提,目标也越来越高。但问题是,你把目标定得太高,一直达不到的时候,就只有自己痛苦了。  而人们又不肯降低标准。单从衣着来看,过去的人寒冷时有棉衣裹体,出门或见人时服饰得体,就可谓标准了。而现在不但要好看,还要讲究品牌、价格、品味、层次,样式也是东方的、西方的……复杂得很。耗去多少心思?  所以,和外界的压力相比,我认为,内心的欲望——或说怎么样都不满足的心理状态,才是真正的压力来源。  如果能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应像噶当派大德那样,时时刻刻观察三门,尤其要管好自己的舌头。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     --弟子规另解       12月9日 星期三
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我们作为佛教徒,有能力则应宣扬佛教的崇高精神,而不是宣扬他人的过失。然而现在很多人,一说弘扬佛法,谁都没有兴趣,而一提到别人的过失,好多人都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非常大。       --弟子规另解       12月10日 星期四
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若能用佛教教理经常反观自己,我们的功德定会日日增上,过失也会渐渐减少。否则,只是口头上说要行善、念佛、修加行,实际上却没有约束三门,那么慢慢地,过错将会掩盖已有的功德,这是很可惜的。       --弟子规另解        12月11日 星期五
2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我们平时若没有特殊必要,最好不要指责别人的过错,而应尽量赞叹别人的功德。在大乘修行人的心里,每个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是值得敬爱的对境,这样一来,对其所犯的小小过错,不要看成是永恒的,应该多看、多赞美他的功德。      --弟子规另解        12月12日 星期六
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一个人若经常赞叹别人,自己也会有行持善法的能力;一个人若总说人不好,那他的修行境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我们平时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常说别人的功德。      ---弟子规另解               12月13日 星期日
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哪怕有一点能力,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应该给别人带来快乐。如果能创造生生世世的安乐,那当然很好,但即使做不到这一点,只是暂时让别人的病体康复,或者给他的心情带来欢乐,我们也应当全力以赴。    --弟子规另解     12月14日 星期一
2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宣扬别人的恶行,就等于自己作恶。过多去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自己德行日损,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最好都不要谈论别人的过失。    --弟子规另解       12月15日 星期二
2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我们不要喜闻人过、乐扬人恶。喜欢听闻别人的过失,不如喜欢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样可以了知自己的不足,便于改过迁善。         --弟子规另解        12月16日 星期三
2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教言        作为修行人,若能怀着不求图报的心付出,这是最好的。如果你真想有所获得,就要先学会给予。这也是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了帮助众生,应尽量多付出、少接受。   --弟子规另解       12月17日 星期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