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标题: 09年北京 F1返签+F2携签 (附全部问题+材料清单) [打印本页]

作者: 丹眼皮    时间: 2009-12-30 17:29
标题: 09年北京 F1返签+F2携签 (附全部问题+材料清单)
我和老公认识1年,今年6月下旬结婚,准备明年再办婚宴。
预约的2009年8月15日下午3点的签证F1返签+F2携签的面试
地点:北京签证处大厅

1点半左右进入签证大厅,交材料,领牌子,按指纹
我们是我们这一队的第三个前两个小朋友去读本科,都被拒了:L:.到我们了


面签过程:
VO:你们什么时候结的婚?
LG:今年6月25日
VO: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思维够跳跃的)
LG:Fisheries and wildlife
VO:研究什么的?
LG:大熊猫
VO:Really? That’s cool
LG:……(微笑)
VO:你再过去是第几年了?(这个问题用了非常规的英文问法,我听了三遍都没明白,最后这个VO美眉用汉语问了一下,惭愧啊)
LG:第3年
VO:你在野外的晚上见过大熊猫么?
LG:没有,不过我在白天见过好几次
VO:真是太酷了!你为什么去美国上学?
LG:我的教授在我的专业方面很有名气,而且和我的研究兴趣很合适
VO:你的教授是华人么
LG:是的,不过他现在是美国公民
VO:能看看教授给你的supporting letter么
LG:Sure
VO:能看看你的成绩单么
LG:Sure
VO:你们有结婚的照片么
LG:我们准备明年办婚宴,不过我们有婚纱照
VO:我可以看看么
LG:先给她看我们带的12寸的婚纱照相册,在递进去2本6寸的装有生活照和全部婚照的软皮相册
VO:飞快的翻了一下
LG:….
VO: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LG:8月份
VO:今年么?(晕啊,我都告诉她我们今年6月结的婚,后来觉得好像是在下套)
LG:(笑着说)去年
VO:那你们如何联系啊
LG:MSN, 电话,你愿意看看我们的聊天记录么
VO:……
VO:(问我)你把工作辞了?
ME:是的
VO:(问我)你要一直待到他毕业么
ME:是的
VO:你们打算要孩子么
LG:我们打算毕业回国后再要孩子
VO:(问我)你哪年毕业的?
ME:2004年
VO:你们的签证申请通过了,稍等给你们条子
LG:Great, thank you so much
VO:…..
LG:有机会我带你去野外看大熊猫
VO:(笑着说)我希望我能去,Have a nice day
LG:You too


材料清单
1. 证件
  • 护照
  • 身份证
  • 结婚证
  • 学位证,毕业证 (我的)
  • 在美国的身份证,学生证(LG的)
  • 独生子女证(我们的)
  • 神父给写的证明(我和LG都是天主教徒)2. 要交给大使馆的
  • I-20
  • DS156,157,158表
  • 中信银行缴费发票(两联,一联贴在表上,一联拿上)3.各类证明材料
  • 资金证明
  • LG的存款证明,帐户的水单
  • 我的的存款证明,帐户的水单
  • 学术证明
  • 老板给LG写的supporting letter,老板的CV
  • LG的成绩单,CV
  • LG在美国生活的证明
  • 2006和2007年完税证明,w-2表
  • 学校housing给的offer
  • 在中国有牢固约束力的证明
  • LG在国内的购房贷款合同
  • 房产证复印件
  • 我的的完税证明,工资证明
  • 婚姻真实性证明
  • 我和LG的手机通话记录
  • LG购买电话卡的信用卡记录
  • LG的Paypal的历史记录
  • LG的Skype通话记录
  • 我们MSN 聊天记录
  • LG寄给老婆的卡片
  • 我们婚礼的喜帖4.照片
  • 12寸的婚纱照相册.2本软皮相册
    个人感受:
              携签时F1的材料和条件很重要,返签的F1和F2相对比较容易。
  • 心情一定要放松,不要被前面拒签的人影响
  • 准备一定要充分,虽然我们的很多大多数材料都没有看(MSN的聊天记录我们打印了1000多页),但是有备无患
  • 不要给VO否定的答案,可以迂回的回答
  • 信心,信心,信心
  • 两个人一定要表现出互相支持的态度
  • 一定要真正的和VO交流,她们也是俗人,有兴趣的话会多说几句的,而且有助于自己放松心情
    [ 本帖最后由 丹眼皮 于 2009-12-30 15:00 编辑 ]




    欢迎光临 滴答网 - 澳洲中文网_澳洲交友_澳洲租房_澳洲房产_澳洲旅游_澳洲汽车_二手市场_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http://sydney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