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bane] 结识京都清水坂

结识在清水坂
    昨天早上出门,正好看到民宿爷爷出去遛早归来。他于是热情的问我,要去哪里玩,我没有地图,只好在手上写下二条城,金阁寺两个字。他夸张的噢噢了两声,竖起大指蹦出“very good”两个单词。并且还让我在京都站搭乘101路,其实我早已经做好攻略,但是仍然佯装如获至宝的样子表示感谢。日本人的热情,有时让我手足无措,只不过这种全民性的礼貌,华人真的需要好好学习。
   二条城是当初德川家康的府邸,规模在日本来讲算是宏大了,最喜欢外面的地板,英语翻译过来叫做“夜莺地板”,人踩在上面确实会发出“吱吱吱”的响声,当初是幕府将军为了怕人行刺而安装的预警系统,这种发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游览日本的宫殿园林,最长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不似中国那种大型殿宇,好几个小时都走不出去。日本园林很有如今江南园林的感觉,小而精致,整体布局完美无缺。当初在澳洲有一个学园林美化的周导演,经常向我讲解日本和中国对于古迹修复的差别。细看日本的园林保护,用的砖料瓦块都是严格按照古人的标准,中国就显得粗放多了。中国人将自己的严谨务实传给东瀛之后,自己反而落后下来,想起来真是有些心酸。
   也许是周日的缘故吧,京都的游客数量突然暴涨,感觉比北京的南锣鼓巷还要接踵摩肩。东方的美感,大都建立在空灵之上,如果人流暴多,就或多或少破坏了空灵之境,失去了景致建筑的本真。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清水寺,没想到刚一落车,就被汹涌的人潮吓了一跳。狭窄的街道,已经被人群填得密密麻麻,只可以跟着人影后面慢慢挪动,想要迈开大步几乎不大可能。人潮一多,就会忽略两边的风景,好在街道的两边都是做生意的店家,没有什么特殊的建筑,要不然真是亏大了。
   如果把这里比作南锣鼓巷或者上海的田子坊毫不过分,除了人多之外,商铺的种类都大同小异,只不过中国旅游街道的小店,卖的很多都是舶来品,而清水产宁坂,卖的几乎清一色都是日货,每一间店铺都围满了很多游客,我并不是一个乐于购物的人,并且羞于讲英语,所以只是匆匆一瞥。但是仍被许多店家强行挽留,要我免费品尝他家新出炉的创意甜点。我只能用心咬上一口,然后也夸张的喔一声,用一句“阿哩阿多”结尾。日式的点心真心好食,甜而不腻,好Q好糯,最后一天要在大阪狂买美食,不把所有的日元现金花掉,似乎都对不起这次短暂的日本之旅。
   产宁坂有很多店家可以让游客试穿和服,我虽然没有去,但是街道上已经三分之一的女士都穿上了和服行走,增添了很多日式情趣。作为传统服饰,和服也已经不在普遍,只有在日本重要的节庆祭点中才会出现,清水产宁坂上把试穿和服作为噱头,吸引了不少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任何一个来京都旅游的中国女士,似乎都把穿和服行走当做旅途的重点项目之一。我忽然觉得,中国好像没有说着汉服行走这一商业模式,如果将日本这套营销理念搬到中国,我想应该经济效益一定不小,也可以当做弘扬传统的很好的模式。
   从清水寺走到袛园,直线距离只有不到2公里,但是穿小巷,大概可以走两个小时,也是最为日本民风的一段步道,每一个来京都自助游的游客,一定要走这段小路才算功德圆满。我最喜欢一段叫做“石屏小路”的地方,长度不过一百余米吧,但是细小的街道,走起路来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摇曳的是岁月的沙尘。两边的住宅也被修葺一新,门廊上悬挂的日式白灯笼,在阴暗的天色中褶褶生辉,这里的行人较少,算是闹中取静,如果在这里的茶馆品茗读书,甚至发呆伴痴,都会有同岁月融为一体的绝佳感受。因为,只有静寂,才是日本之佳境。
  京都的古色古香,并不体现在矫揉造作的装修风格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京都人缓慢的步履,恬淡的表情之上。复古其实不必刻意追寻,而是要点点滴滴。中国的任何古都,似乎都是当代的新城,只有那几处残存的古迹才能让人分辨城市的名称,但是日本的京都,历史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岁月的痕迹通过一种崭新的方式弥漫开来,让人一下子不由自主的爱上她。只可惜时间有限,今日就要离开京都赶赴奈良。不然这里的一切,确实叫我魂牵梦萦啊。
————13.6.10晨于京都京香旅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2021 tigtag.com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